分类导航

管理就是要让员工及时看到数字上的变化

  2023-02-07 阅读:9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精益管理人”(ID:jyglr2018),世界经理人经授权转载。

在大数据时代,不难理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新语言”和“新资源”。事实上,企业的需求已从数据积累转向数据价值的挖掘,最终会转向对数据的应用。


没有数据,就没有标准,就没有分析的依据。
如今,再怎么去强调数据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淘宝、美团、滴滴、京东、亚马逊、谷歌、爱彼迎谁不靠大数据谋生。
今天完全可以说,谁掌握大数据,谁就掌握话语权。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说到数据,很多企业又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没有数据,还是十几年前的“三张表”,根本不知道要提取哪些有价值的数据;
二是数据不够精准、不够完整,缺乏统一的、精准的、系统的数据,对企业数据管理来讲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企业如果无法实现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很难发现问题。哪怕企业发现了问题,这也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因此数据的精确性尤其重要。
作为管理企业经营数据的财资部门,要让各部门、员工及时看到数字上的变化。趋势进步的,帮助他们横展推广;趋势退步的,帮助他们分析改进。
当然,数据不仅仅来自于财资部门,其他部门也应同样如此。
数据,就是对员工、团队过往一段工作结果的反馈;否则,就是闭着眼睛走路,走哪算哪。
而企业、部门是有着明确战略目标和年度、季度、月度目标任务的组织,不可能允许闭着眼睛走路。
常态化工作如此,一些精益改善、管理变革工作尤其需要数据的支撑,因为一线开展流程管理变革,必然会影响经营数据的变化。
譬如改造XX产品线实施流水线,某一个车间实施6S管理,解决物料配送不及时问题,攻关一个产品客户最大投诉问题等等。
可以从工时节约、场地节约、产线停线时长、投诉下降率上来与历史KPI数据对比,评价项目完成的优劣程度。
成效评价,尽量用统一的经济指标---钱来衡量,量纲一致,方便项目之间横向比较、连续多年比较。
然后据此制订一套改善成果评价方法,可以评判出谁干的好,谁贡献大,遴选出月度、年度改善之星、改善团队、点子大王、6S优秀团队等,然后公开表扬。
当然也要筛选出落后者、阻碍者,就像华为推行IPD、ISC管理体系时,任正非发出:学不好的下岗,不理解的下岗,不适应的下岗,不作为的下岗。
没有标准,没有数据,怎么评价
一项变革之初,改革者少,观望者众。如果一个工厂推进精益生产管理,变革者不能及时得到改善数据的支撑,慢慢地就泄气了。
观望者、反对者流言蜚语就会逐渐甚嚣尘上,慢慢负面氛围胜过改革氛围,严重打击改革者的积极性,第一批变革团队将死在成功的道路上,造成精益生产变革失败。
许多企业推进精益生产失败就属于这种情形。
数据,有部门级数据,也有企业级数据。
就拿工厂举例,部门级数据有:培训时长,培训绩效结果;工匠技能等级;6S检查成绩分数;改善建议提案数量;质量检查被扣分数、出勤天数排名;失败成本统计、订单交付周期下降率等等。
这些需要一线当事部门及时统计,及时公示,及时更新。部门级数据的统计规则,部门内部自行商量确定,只要公平即可。
企业级数据有:项目投标毛利率、材料毛利率、项目毛利率、库存周转率、售后服务成本、失败成本、坏账计提金额、项目自制率、人员流失率等等,不仅要当年数据,还要给出近5年数据变化趋势。
同时,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还要具备善于主动发现数据的变化动向,即使不在上述列出的数据条目范围框框内,这才是数据经营高手。
如上讲的是工厂类型指标,对于营销、研发、人资、后勤应另有一套专业指标体系,数据同样也需要及时告知当事人。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如果你的企业还没有做到数据管理,那么从此刻开始你—定要开始制定数据统计规则、积累数据。
未来,数据将被最大限度地赋能,真正从后台走向前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组织一定要强化数据管理在企业中的价值,不断积累和沉淀有价值的精准数据,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凭经验或感觉做出决策,并且统计口径常常还不连贯,没法进行连续性趋势分析
今天,数据就是Qiang,就是炮,有效管理数据已成为决定企业胜负的最根本因素。
这理应引起企业经营者和数据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 : 周洪涛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个人中心

电器客服

芯片客服

询价单

购物车

我的订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