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首超游戏,B端业务成腾讯收入基本盘

  2023-03-23 阅读:13

来源:搜狐

3月22日,腾讯控股发布2022年Q4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腾讯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14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调整后净利润2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2022年营收5545.52亿元,同比下降1%;经调整净利润1156.49亿元,同比下降7%。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首次超过游戏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2022年,公司提升效率,聚焦核心业务,拓展了包括视频号与国际市场游戏在内的新的服务与收入来源。同时,腾讯正大力投入建设人工智能的能力与云基础设施,拥抱基础模型发展的趋势,相信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现有的产品与服务,探索和推出新的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从收入结构来看,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收入首次超过游戏,2021年来自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的收入为1722亿元人民币,与游戏收入仅相差21亿元。

2022年,来自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3%至人民币1771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32%。财报称金融科技服务的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支付金额的增加,企业服务的收入同比下降,是由主动缩减亏损活动所致。

2022年腾讯增值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至人民币2876亿元,增值服务包含游戏和社交网络收入。其中游戏收入为1707亿元,同比下降2%,占总收入比例为31%。社交网络收入为人民币1169亿元,同比大致稳定,反映了视频号直播服务及音乐付费会员服务的收入增长,而音乐直播及游戏直播的收入减少。

此外,腾讯网络广告业务年度收入同比下降7%至人民币82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15%。其中,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下降4%至人民币720亿元。

尽管广告行业普遍低迷,下半年视频号信息流广告需求强劲,小程序广告迅速增长,以及移动广告联盟复苏。媒体广告收入下降20%至人民币107亿元,反映了腾讯视频广告收入由于内容排播延后而下滑,以及在复杂的宏观环境下腾讯新闻的广告收入减少。

在用户数据方面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跃账户13.13亿,同比增长3.5%;QQ移动终端月活跃账户数为5.72亿,同比增长3.6%。值得关注的是,视频号发展迅速,去年第四季度小程序和视频号使用时长分别为上一年同期的两倍和三倍,均超过朋友圈使用时长,小程序2022年交易额达数万亿元人民币。

马化腾谈降本增效:不进行红海竞争的消耗战

截至2022年底,腾讯公司共有108436名员工,较上一年同期减少4335人,裁员比例约为3%,2022年公司薪酬总额为1111.82亿元,上一年同期则为955.23亿元。

2022年腾讯实行降本增效战略,在PCG、CSIG、IEG等业务板块均有裁员动作。财报显示,腾讯优化运营成本等降本增效措施持续推行,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全年同比下降达到28%,缩减开支超过114亿元。

在财报发布后的沟通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谈及降本增效策略时表示,整个管理层和全公司上下会把降本增效作为一个长期的习惯落实下去,“在全球科技界都在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大家更加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目前落实起来还是比较顺利的。”

马化腾表示,过去团队一直在提倡,投入尝试新的机会,发现团队的专注点以及擅长点各有不同,现在需要做的是聚焦和突破。“从公司过去20来年的历史来看,其实也是经过这样一波一波地扩,然后再意识到哪些做得好,哪些可能做得不好再收,这是正常的规划和调整。”

对于今年将会在哪些业务上进行降本增效,马化腾表示,没有具体的指标去给团队,更多是方向性的。

“2022年降本增效的效果不错,2023年我们会继续坚持在这个方向努力,聚焦到我们有优势的领域之后,下一步是要减脂增肌,把更多的人员和资源投入到新的、有效的(竞争领域),而不是进行重复性的、红海竞争方面的消耗战,这是总的方向”,马化腾称,“具体业务方面,我们会从各个业务的毛利,包括人均增效比例,以及它的长期规划,这几个角度去要求团队自发地像一个小CEO一样来思考自己的业务,关键是从管理上把降本增效意识能带动起来。”

腾讯公司总裁兼投资委员会主席刘炽平则补充称,降本增效会是持续的主旋律,但今年的重点会放在增效,“去年我们组织的优化,大致上完成了,在组织优化之后,不只是为了业务更聚焦,也让我们的组织更加扁平,反应更快,让我们的人员更有成本和效率意识。”

谈及新业务开拓,刘炽平称,会尽量以不增成本的方式、使用已有资源获取发展机会。“当我们投入新业务时,还是可以在整个公司内尽量使用现有的资源去做,把一些机会不大的业务团队调配到新业务中,如视频号、国际游戏或者AI的投入等,我们其实可以尽量使用我们现在公司内已有的资源。”刘炽平称,“当我们确实要加大资源投入的时候,也会更有纪律性,肯定不会像疫情前那种相对比较粗放式发展。”

刘炽平谈AI大模型:科技创新不一味追求速度

今年以来ChatGPT成为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的热点,3月16日百度发布多模态交互和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并陆续开放内测。

在AI大模型(预训练大模型)领域,腾讯混元AI大模型目前覆盖NLP(自然语言处理)、CV(计算机视觉)、多模态等基础模型和众多行业/领域模型,并推出了万亿中文NLP预训练模型。

对于会否正式推出类ChatGPT的产品,刘炽平表示,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尤其是在服务开发和变现方面还属于很早期,现在的第一步是先把技术做扎实。

“大模型这个概念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在着手进行开发了,目前最重要的是把这个模型做得够好,我们可以进行长线布局。”刘炽平称,“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的机会,大模型需要进行多轮迭代,我们要先把基础打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

此外刘炽平透露,腾讯对正在打磨中的大模型和类ChatGPT产品非常有信心,一旦完成后,这一技术将用于腾讯所有产品线,强化腾讯旗下产品提供的所有服务。

“我们有非常强劲的AI团队,平台上也有非常多和扎实的资源对模型进行训练。目前阶段来说,是把我们所有这些能力融合在一起,把我们第一版的大模型、类ChatGPT聊天机器人的基础打扎实,我们会秉承着耐心的态度,打磨好了之后才会在市场上推出,技术的开发方面我们非常有信心,也感到非常兴奋和期待。”刘炽平称。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个人中心

电器客服

芯片客服

询价单

购物车

我的订单

返回顶部